2020年初,一場疫情讓本該歡天喜地度春節的武漢變得異常寧靜而壓抑,中央統籌調度全國醫療資源,派出50多支醫療救治隊馳援湖北,鐘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等多位醫學領域的院士專家,深入武漢防控疫情第一線,正式開啟了這場“武漢保衛戰”??箵粢咔橛袃蓚€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作為防控工作的一線,壓力巨大,每一名社區工作人員都變成了“千手觀音”。
2月26日,接到單位擬選派我加入省委老干部局支援武漢市抗疫工作隊參與武漢市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一開始我有點顧慮,一方面自己已經就近下沉到江岸區東方社區,接受了工作任務,另一方面家里兩個孩子還小,兒子要上網課,女兒才四個月大,愛人還在哺乳期,就近下沉我還能抽點時間照顧家庭,到其他社區工作意味著身為教師的愛人除了要完成學校安排的網絡教學工作,還得承擔照顧兩個孩子學習、生活,著實比較辛苦。不過愛人很理解我的工作,說身為黨員干部,為民服務是我的職責,希望我能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家里的事她會盡全力安排好,不讓我操心。這樣才打消了我的顧慮。

在與東方社區做完工作交接后,我還把前期工作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做了總結,最大的感觸就是社區防控工作要做好,離不開疫情防控工作者與居民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作為下沉社區的黨員干部,更是要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辦民之所盼。帶上這份珍貴的經歷,我正式踏上了武昌區中華路街都府堤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之路。
記得我在都府堤社區值守的第一天,有一位滯留武漢的姓魏的小伙子執意要外出,因為他身上的錢快花完了,必須出去找工作,不然沒錢吃飯了。我耐心的勸導他,告知他目前因疫情防控需要居民還不能外出,我承諾盡快將他的情況向社區反映并將自己車上儲存的方便面和餅干贈送給他,這些東西,能解決三天的溫飽問題。勸返他后,我立即跟社區反映了這個情況,希望能解決他的臨時就業問題。第二天,小魏很高興地跑來說社區為他找了一份在中華路碼頭值守的工作,解決了他的難題,非常感謝我們。能為居民解決迫在眉睫的困難,我的內心其實比他還高興。此外,還有居民不戴口罩下樓遛彎、要出門買筆寫字、手劃傷了要出去買創可貼等,我將自己提前準備的口罩、筆和創可貼送給他們,解決了他們的困難,也避免了他們外出感染的風險。和我一起值守的同事開玩笑說怎么感覺我是個百寶箱,什么都有。其實是因為前期我就近下沉社區時,對居民們的生活需求和心理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到都府堤社區值守的前一晚,我憑著經驗準備了一些方便食品、口罩、文具、創可貼等物品放在車上,把居民們可能的需求想細想全,盡量做到讓居民不出門也能解決問題,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確實管用。

了解到該社區為老社區,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封城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很多人從事服務行業,封城對他們的就業造成困難,另一方面封城對老年人采購生活物資造成困難,所以部分居民有點抵觸情緒。有一次值守過程中,因勸阻一位硬要闖卡點外出的居民時,他罵我們是“看門的奴才”,內心很生氣,但也只能壓住脾氣,好言相勸。后來我跟網格員林木訴苦,她跟我道歉之后說,其實她們每天被居民不知道罵多少次,可是沒有辦法,偷偷到廁所哭一場,擦干眼淚接著干。聊過之后,基層的社區工作人員覺悟高,自己頓然感到一絲羞愧。我在做好卡點值守工作的同時,不斷擴大服務范圍,居民對政策不理解,我就當好政策的宣講員;居民生活物資得不到保障,我就當好他們的搬運工;居民的恐慌焦躁情緒得不到發泄,我就當好他們的心理咨詢師。心態平和之后,我更加積極、耐心的對待每一位進出的居民,與他們交心談心,疏導他們的情緒,了解了他們的家庭情況、職業背景、性格特點,根據居民的具體情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久而久之,居民們對我們的態度也由過去的不耐煩、抗拒變得理解、支持,進出會主動掃健康碼,配合我們量體溫并做好登記,天熱了給我們送飲料和水果、下雨了給我們送傘、三月三給我們送地菜煮雞蛋。有了我們的緊密配合,小區內生活、工作井然有序,是中華路街最早一批被評為“無疫情小區”的小區,這對于一個沒有物業管理,靠圍欄圍起來的老舊小區實屬不易,這份成績是我們每一位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歷史無數次證明,偉大的中華民族是在風雨中發展進步的,越是偉大的民族,經歷的風雨滄桑也就越多。面對危難挑戰,中華民族從不畏懼,在一切難關面前,偉大的中國人民必將更加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疫情擊垮不了我們,反而會讓我們緊緊擁抱在一起,凝聚最強大的戰斗力!